“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创新发展”论坛现场。光明网见习记者 刘昊摄
数字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还包括应用5G、千兆光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合基础设施。
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化部门第十七研究组顾问官杨晓雅说,人类社会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基于标准规范的互联互通和不断创新的技术迭代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对算力需求的快速激增,算网协同有力支撑着企业上云、用数、汇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目前云网融合的现状并不理想,因为云跟网是独立建设,其本身的标准、技术不一样,运营主体不同。
邬贺铨谈到,云网和算网融合促进产业链互利共赢,在加速推进云网和算网融合上,不仅要充分发挥IPv6抓手作用,推进云网和算网融合的标准化及开发工作,还需要开展管理体制与商业模式研究。
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商,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李峻说,融合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电信将以融合为出发点,持续夯实云网融合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构筑协同、赋能的新发展格局。
据了解,中国铁塔成立八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持续深化行业共享和协同发展。
中国铁塔副总经理刘国锋介绍,5G商用以来,中国铁塔累计承建5G基站160万个,其中97%以上通过共享存量资源实现。
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化至关重要。对此,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说,只有建立标准才能够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不同领域的上下连接。
当前,全球疫情反复延宕,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在这样的情况下,5G的发展脚步没有停下来,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中国运营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说,GSMA通过促进技术的发展和互联互通,来推动整个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为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迎接数智未来,各方在积极探索。其中,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朱永涛建议,在基础设施方面,要重点探索在智慧城市、交通、金融以及一些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思科从1994年进入到中国,已经服务中国30多年。“面向未来,思科希望自己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作贡献。”思科大中华区首席架构师蒋星介绍,思科希望通过对数据的可视性,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给客户一个自动化响应,从而提升客户从通信到应用、从云到端的体验。(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BOE(京东方)位列2022 IFI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第11位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光明网讯(记者王一涵)1月10日,全球知名专利服务机构IFI Claims发布的2022年度统计报告显示,BOE(京东方)以2195件专利授权量位列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第11位,连续第五年跻身全球TOP20,成为为数不多上榜的中国企业之一。据了解,IFI Claims成立于1955年,是历史悠久的权威专利服务机构,其每年公布的美国授权专利排名榜单在业内具有很高影响力。尽管2022年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与挑战,BOE(京东方)的专利授权量依旧超过了2021年,这一亮眼表现不仅充分展现了其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行业技术领导力,也彰显出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及全球影响力正在加速崛起,释放出中国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BOE(京东方)副总裁、技术与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新国表示,2023年即将迎来BOE(京东方)创立30周年的重要时刻,自创立以来,BOE(京东方)始终秉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理念,无论企业经营情况如何,我们始终坚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高达124亿元。目前BOE(京东方)已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体系,聚焦高价值专利布局,并持续开展基础技术与前沿技术研发,着力构建确保企业未来30年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自身并引领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BOE(京东方)已全面建成规模庞大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了“1+1+3”技术创新平台,包含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创新总部,及北京、成都、合肥3个创新分中心,并通过17条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及4座智能制造工厂所形成的庞大的产品平台,持续推动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与落地。BOE(京东方)还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顶尖高校、知名企业、生态链合作伙伴广泛合作,围绕技术、产品、市场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协同开发,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高效聚合,积极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BOE(京东方)即将迈入创立30周年的崭新征程,作为行业引领性科技企业将继续秉持“屏之物联”发展战略,深潜“屏联万物”的蓝海之中。全面加速构建“Powered by BOE”产业创新协作与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创新发展与价值跃迁的关键引擎。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